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

專家也相信偽科學!

節錄人云亦云、以訛傳訛 讓偽科學橫行
  文/楊少強
  長期批判偽科學的美國已故科學家薩根(Carl Sangen)曾說,「科學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,偽科學也有同樣作用!」在坊間無數教人成功、減肥、致富的著作中,為取信於人,它們常列舉一些「學術」研究做為證據,然而這些看來美好無比的證據往往卻是虛構的「偽科學」。
  在教人如何成功的著作中,「耶魯目標調查」(The Yale Study of Goals)是最知名的一個,這個調查說的是一九五三年畢業的耶魯大學學生,當中有三%曾經寫下他們未來的明確目標,二十年後發現,這三%的學生其財富比其他九七%學生的總和還多。
  「耶魯目標調查」流傳甚廣,然而這個調查卻是不折不扣的虛構故事,哈佛大學博士克勞斯(Steve Kraus)曾對這個「耶魯目標調查」詳細追蹤,翻遍各種研究論文,卻完全找不到這個調查的起源、如何執行以及作者是誰的任何相關文獻。
  這個調查的當事人——耶魯大學,在經過廣泛的考證後,其發言人公開說「我們有充分信心認為,這個調查從來沒出現過,我們懷疑它根本就是個迷思!」
  有另一個神話也和「耶魯目標調查」同樣動聽,那就是「潛意識廣告」(subliminal advertising)。
  「潛意識廣告」是一位美國人維克利(James M. Vicary),一九五○年代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家戲院放映電影時,每相隔五秒鐘閃動一個極短的瞬間標語:「該喝可樂了!」(drink Coke)和「該吃爆米花了」(eat popcorn),這麼短暫的畫面觀眾的肉眼根本無法察覺,但卻影響了觀眾的潛意識,使他們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行為,最後讓戲院在六星期內爆米花銷售量較平時成長將近六成、可樂銷售量也增加一八%。
  該「研究」的始作俑者維克利,在一九六三年也公開承認,這個研究是他杜撰的,根本沒有「潛意識廣告」這回事。
(出處:《商業周刊》956期

   ***   ***   ***

之前我發了一篇〈日劇《破案天才奇娜》裡的偽科學辦案!〉
討論了日劇中出現的偽科學

近幾天看了二本書都把偽科學當真
實在令人感慨啊

其中一本心理學的書叫《了解人在想什麼》
作者是日本人「澀谷昌三」及「小野寺敦子」二位心理學專家
這本書的〈如何發揮潛意識的功效,影響他人?〉這篇提及「潛意識廣告」 講述了潛意識的功效
很好笑也很可悲 連「心理學專家」也分不清科學的真偽
也難怪網路上什麼謠言、謊言都可以傳得跟真的一樣了

看的另一本書《萬一吃了棉花糖》
故事的〈回到棉花糖基本原則〉這篇談到了「耶魯目標調查」

當然這絕對不是「唯二」引用了偽科學的書籍
不過 我也要替這二本書說說話
這二本書就內容上 還是值得一看的

0 意見: